快讯:怪物是如何产生的 刘宗迪长江讲坛揭秘《山海经》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3-04-23 22:34:21

《山海经》是最古老的传世典籍之一,许多人把它看成志怪或神话,但它其实是中国第一部科学著作。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宗迪来到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同读者一起翻开这部经典著作,分享《山海经》的研读感受,揭开《山海经》的真实面貌。

《山海经》是一本值得研究一辈子的书


(资料图片)

“在大学教学几十年其实我就读了一本书,那就是《山海经》。当年博士论文开题选择的就是《山海经》,95岁高龄的导师听说后很高兴,并说《山海经》是值得研究一辈子的书籍。” 刘宗迪说,《山海经》这本书非常古老,是保存至今的第一部先秦古籍,其中最早的内容成书是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末年,书中记载了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志,也是一部藏宝图。刘宗迪说,它用简洁的文字、明晰的体例、精确的数字,如实记录了400多座山峦、300多条河流,以及生活、蕴藏于这些山峦河流中的百余种野兽、百余种飞鸟、百余种草木、几十种水生动物、近百种矿物、200余种药物,并细致入微、绘声绘色地记载了这些鸟兽草木、金石矿藏的产地、形状、习性、功用,堪称一部包罗万象的自然知识的宝库。

怪物是如何产生的?

今人看《山海经》觉得里面有许多怪物,它们都是古人的想像吗?

“怪物并非源于古人的幻想,而是源于后人的无知和少见多怪。”刘宗迪解释说,大自然不会制造怪物,古人也不会捏造怪物。我们与古人之间在语言、知识和文化传统上存在断裂,时过境迁,让我们无法理解古人那些原本朴素的话语,将它们所讲述的原本平凡之物误解为怪物。“我们不应带着偏见去审视《山海经》,而应剥离现代的语境,俯下身来探究古人如何认知世界,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

刘宗迪介绍道,很多人认为《山海经》是讲志怪神话的书,但其实《山海经》不仅不是怪书,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性,是古代先民对自然世界的真实观察和其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山海经》不仅反映了华夏先民的宇宙观,也保存了华夏民族最古老的文化记忆。

互动环节,读者们结合讲座提出“九尾狐是哪种现实动物”“小学生如何读《山海经》,家长如何引导”等问题与刘宗迪交流。

武汉市民孙女士是长江讲坛的“铁粉”,几乎每周都会从汉阳驱车40分钟来武昌听讲座,她兴奋地说:“带孩子听完《山海经》的讲座,出门打卡省图的阅读市集,淘到了心仪的图书,还参加了捏面人、塑泥塑和剪纸等非遗技艺,充实而愉快的一天,特别感谢省图‘世界读书日’为读者们定制的文化大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谢宁 王亮)

关键词: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