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上海青年如何追逐梦想施展才智?多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天天播报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3-04-25 21:58:44

原创 林海 政协头条

//编者按

///


(资料图片)

NOCITCE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对新时代,今天的青年人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和选择去施展才智,更有责任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迈出坚定的步伐,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五四”青年节将至。近日,部分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委员接受了政协头条专访,聚焦青年群体更好发展相关问题提出建言。

▲ 淮海中路渔阳里广场 季俊轶 摄■ 上官剑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 丁波 上海市政协常委、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召集人,上海市青联主席,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

■ 张磊 上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参政议政部部长

■ 赵玲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发展规划处处长

■ 洪亮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

■ 史逸婵 静安区政协委员,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兼职),上海静安区白领驿家两新组织促进中心党总支书记、理事长

让青少年更多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

记者: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如何面向青少年一代从小建立对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感知,为他们搭建参与其中的平台和渠道,是一个现实和历史的命题。在推动青少年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上海积累了哪些经验?如何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进一步发挥青少年作用?

上官剑:在上海的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里,有一个由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和共青团上海市委共同设立的“人民建议征集中心”,广大青少年到渔阳里参观、学习时,可以直接咨询并通过线上线下 “投递”自己的意见、建议。线下,有一个颇具仪式感的人民建议征集邮筒,我们称之为“网络时代的红色邮筒”。这个点位,是上海市6个市级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联系点之一,主要负责收集青年建议。更多人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团组织线下联系渠道等提建议。在团上海市委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春上海”上,右下角有一个醒目的“人民建议”服务栏,点击进入就可以填写建议。我们的口号是:让你的“金点子”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金果子”。

这也是共青团上海市委所构建的“1+3+16+X” 青少年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体系中的那个“1”:凡是投入这个邮筒里的建议,都能通过团组织渠道直接反馈至市人民建议征集办的案头。除了渔阳里这个市一级的、面向青少年的人民建议征集中心外,上海还有3个分别设置在市青联、市学联、市少工委的人民建议征集中心,16个设置在各个区级共青团的人民建议征集站,若干个设置在全市高校、青年中心,以及社区青年议事会、红领巾议事会的点位。这是我们引领青年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人民城市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正在推进全市64所高校人民建议征集邮筒的全覆盖,从而推动形成完善“市级中心—区级站—基层点”的三级青年建议征集工作架构,并明确流程,形成工作闭环。

与此同时,团市委的传统品牌“上海青年汇智团”,也有计划地主动向汇智团成员征集人民建议“金点子”。参与汇智团的青少年,除了每年有目标地进行青少年发展规划、“活力创城”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共创、“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专题议题的调研外,还会根据各自的“金点子”组团进行实地调研、研讨交流,形成一批建议报告。

人民建议是最接地气的真知灼见,青年建议则是代表未来的声音。有了方便的参与渠道,青少年的建议还需要“成果转化”。团市委与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建立对接机制,定期报送转送青年的好建议、金点子。比如,上海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汇聚了一大批青少年的宝贵建议。

在相关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青少年作用发挥的制度化保障还不够健全;面向青少年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教育还不够系统;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环节、各领域吸纳青少年参与的渠道、载体还不够丰富等。

今年3月,我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进一步发挥青少年作用”的提案。提案建议:

进一步完善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发挥青少年作用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将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发挥青少年作用作为政策内容和重点指标予以体现,提供制度性和政策性保障。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知识灌输和能力培养贯穿在青少年教育的各阶段。深化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引导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亲身参与中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级政协为青少年创造更多旁听会议、观摩协商、参与交流的实践机会。

进一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吸纳青少年参与的机制建设。探索政协委员聘请青少年作为见习助理、搭建以青少年为工作力量的调研网络等机制。探索建立青少年智库人才协助政协委员机制,提高事关青少年发展提案的质量。推广“青年汇智团”等符合青年特点的协商民主实践载体建设,提升青少年政治参与能力。

推动基层创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发挥青少年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领域、各环节发挥青少年作用的方式和途径进行系统部署,探索基层青少年多渠道有序反映诉求、表达意见、提出建议的好办法。用好基层办事公开等制度,组织青少年有序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对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充分研究、总结验证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推广。

▲ 设于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人民建议征集邮筒 季俊轶 摄“点燃”新兴青年,打造“希望之城”

记者:随着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新兴行业,新兴青年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一群体有哪些特点?如何解决他们的诉求?

丁波:我们在专题调研中发现,上海新兴青年集体群像呈现三个特点和“三大烦恼”。

特点一是“原子化”的新兴青年不缺“红色基因”。虽然部分新兴青年群体组织化程度较为松散,但从爱党爱国的快闪行为艺术,到参加世界级电竞比赛为国争光,再到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展现出高度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是这一群体鲜亮的“红色基因”。

特点二是“斜杠化”的新兴青年崇尚“灵活自主”。自由度高、进入门槛低的职业形态,告别996的从业选择、非必要不规划的职业生涯,凸显新兴青年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心态。

特点三是“圈层化”的新兴青年追求“自我实现”。新兴青年群体普遍拒绝内卷,通过同辈社交、倾诉获取愉悦感。同时,职业的高流动性与思想的独立判断力,让这一群体成为看似“社会边缘”又是“意见领袖”的矛盾体。

烦恼一是流动性大,自我保障意识弱。在社会融入、权益保障方面仍存在薄弱点。比如,超过半数的网约车司机不知道可凭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社保。

烦恼二是职业认可度低,缺乏成长方向感。在职业发展上存在困惑。比如,超过六成的新兴青年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明确方向,希望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指导。

烦恼三是生活不易,期待社会认同感。特别是面临住房、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生活压力,以及遭遇社会融入困境时往往更感无奈。

今年年初,我在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提交了“‘点燃’新兴青年,打造‘希望之城’”的提案。提案建议:

要“兼容”更要“保障”,让新兴领域更有未来。每年对于若干个市场新行业,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行业组织、群团组织和龙头企业一起,制定新兴行业规范,防止无序竞争,明确从业人员底薪保障,推进行业认证和后续保障政策接轨。

要有“触角”也有“服务”,让新兴群体找到组织。加大团组织和青年组织在新兴领域的覆盖联系,创新运用地缘、业缘、趣缘、益缘、学缘等机理,培育各类青年社团,形成“团组织+青年社团”的新形态,建立亲近、共情、持续的联系对话机制,实现情感、思想和政治认同。

要化“服务对象”为“工作力量”,让新兴青年收获认同。依托市、区两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等机制,优化社区报到、志愿服务、岗位建功等制度安排,引导新兴青年有序参与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社区治理,提升城市融入感和认同感。

要化“成长烦恼”为“成才动力”,让“希望之城”生生不息。关注新兴青年大都市发展中碰到的共性问题,重点围绕宜居安居、就业创业、子女托管、老人赡养等方面,整合更多资源,对接供需双方,制定个性化、人性化的公共政策。开展新兴青年“成长导师”助力计划、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计划、“爱心云托班”等服务项目,为更多年轻人扎根上海、追梦圆梦提供机遇和舞台。

更有效激发青年科研人才活力

记者:上海市在科研投入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列,近年来不断对青年人才的扶持进行优化调整,如2016年新增“探索类”青年基金项目,2020年将上海市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金额增加至50万等。但目前很多青年科研人员仍感觉获得资助的渠道少、难度大。如何破解当前上海市青年科研人才面临的瓶颈,更有效激发青年科研人才活力?

张磊:当前,不少处于“科研黄金期”的青年科研人员由于科研启动经费获取困难,依然面临“起步艰难”的瓶颈。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青年科研人员在单位择优筛选环节中“突围”难。以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为例,为提高申报项目质量,基金实行单位遴选,择优申报。由于取消了对申请者从未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的限制性条件,导致在单位择优筛选时,往往资历更丰富的教授或者行政领导更容易获得支持,而青年研究人员获得推荐的寥寥无几。

针对青年研究人员设立的基金比例较低。上海青年类基金的数量相对较少,对于广大青年研究人员而言,获取项目资助相当困难。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上海应加大青年类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于激发青年人才活力是十分关键。具体建议如下:

提高青年科研人员在遴选过程中的比例。偏向基础研究、前沿探索类的项目,在单位推荐申报时,明确青年科研人员的申报比例,如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的基础类项目等。建议单位推荐中青年项目占比不低于50%。

增设普通青年类基金。对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增设普通青年类基金,青年和面上的比例建议为1:1,为青年科研人才的自由探索开辟专属通道。

设置更多有利于青年人才获得资助的机制。可通过增加专为青年科研人员设置的各研究领域项目、评审时明确“青年类申报者优先”等,逐步将青年研究人员在基础研究类和前沿探索类项目获得项目的比例提升至60%左右。

打造统一战线服务党外青年人才新模式

记者:近年来,随着党外青年知识分子、非公企业从业青年、归国留学青年等党外青年群体规模的逐渐扩大,党外青年人才成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通过对上海“五个新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中党外青年人才的调研,发现统一战线服务党外青年人才工作普遍存在内容形式单一、载体数量较少、效果发挥有限等问题。如何更好拥抱、成就年轻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赵玲:更好发挥统一战线“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年身边”的最大优势,打造统一战线服务党外青年人才新模式,应从三方面入手:

扩大统战工作的有效覆盖,把党外青年常态化组织起来,构建完整覆盖、重塑黏性的组织体系。构建“枢纽型”统战青年组织,强化知联会、新联会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凸显社会化、产品化、社群化思维,打造以青年中心为节点的街镇统战组织网络,扩大统战工作的有效覆盖。构建“开放型”统战青年组织,以知联会、新联会为主导,其他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社团为支撑,以街道区域化组织和社区网格化组织为依托,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从纵向管理向开放型网络管理的组织体系转变,形成适应党外青年群体流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生活新模式。构建“嵌入型”统战青年组织,建立面向社区党外青年的服务平台,全面推行清单化管理,提升工作的专业性、精细化水平。

完善统战工作的服务平台,强化品牌意识,培育活动型载体,把党外青年持续有效“动员出来”,形成各有其位、各显其能的力量体系。综合运用地缘、业缘、趣缘、学缘、益缘等社会机理和组织逻辑,在街道(社区)、非公企业、楼宇商圈等广泛建立不同类型的统战青年社团,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外青年组织起来,大幅提高统战青年社团的弹性覆盖。多渠道充实各级统战团体的青年骨干,探索区、街镇统战团体推荐党外优秀青年骨干的有效机制。

提升统战工作大局贡献度,把党外青年“凝聚起来”,建立并完善激发动力、主动作为的工作体系。加强联动协同发展,强化市、区、街镇三级联动,推动政企联合、区域协作、校企合作、线上线下协同等途径,引导多领域、多层次的党外青年发挥专业特长,助力上海城市建设,尽显青年担当。畅通社会服务渠道,通过组织党外青年开展国情、市情、区情考察,引导党外青年培养公共精神,关心公共事务,积极建言献策,提供志愿者服务。强化荣誉激励,以更富实效的激励机制,强化党外青年对政治身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视实习工作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记者:实习能让学生在参与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思考和适应,发展个性和专业能力,为将来就业提供铺垫和准备。同时,实习还具有找准个人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目标、建立就业优势和找到自身差距等作用和意义。而根据上海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上海财经大学等联合开展的上海市大学生实习实践状况调查,目前这项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如实习在促进就业中所起作用未获足够重视、用人单位对接收实习生的制度安排不尽合理等,疫情对实习也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切实提升相关工作重视程度和制度性保障?

洪亮:新冠疫情对就业市场造成严重影响,企业实习岗位供给数量急剧减少,且不少线下实操性质岗位转为线上支持类岗位,学生的实习热情和职业参与感受到很大影响。部分学生存在认识偏差,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系统化、进阶式的实习规划。

部分高校对自主实习的重视不足,实习基地作用发挥亦不够。实习用人单位往往只用人而不培养人,缺乏针对实习生的制度安排。此外,实习缺乏相应法律规范,当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等,找不到适用的法律法规成为又一痛点。

针对大学生以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为目标,强化就业管理和指导,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和职场竞争力,扩大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习岗位的供给,是目前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为此建议:

从政策上扶持大学生实习和就业。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和补贴措施等,降低用人单位的成本,提升吸纳大学生参与实习和毕业后就业的积极性,同时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宣传引导优势,政企联动,扩大岗位供应数量和力度。通过全社会努力,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让上海成为全球青年实习的示范区。

高校应加大对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的树立和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同时,规范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招聘、管理和使用,加强对实习生的培训、带教和指导。

更好推动白领群体参与社会治理

记者:2009年,为进一步拓展“两新”党建工作覆盖面,提升获得感和组织力,静安在区层面发起成立上海静安区白领驿家两新组织促进中心(以下简称“白领驿家”)。作为一家枢纽型社会组织,白领驿家聚焦白领民生需求、优化城市软环境、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等方面,不断探索在社会领域广泛凝聚青年群体、引领治理新突破,研究方法、注重实效,强化职业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将青年群体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为社会治理奉献青春力量。白领驿家究竟有哪些创新性探索和做法?如何更好推动白领群体参与社会治理?

史逸婵:白领驿家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下,开展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和公益性服务,形成“关注需求、完善服务、组织凝聚、政治引航”的工作法,以品牌一体化推动楼宇“善治理”,以政治引航实现“跟着党走”的感召力,以动员起来扩大党在青年群体中的号召力。主要从四方面着力开展工作:

创新党建模式,开辟出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白领驿家得到静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采取配备专职楼宇党群工作者与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充实工作力量。

坚持社会动员,探索出新形势下开展城市群众工作新路子。白领驿家依托政府资源,始终秉承社会组织的机构属性,积极整合体制内外资源,更多运用社会动员的方式开放运作,倾听、关注白领的民生需求。

优化组织功能,激发了新常态下群众参与多元社会治理的源动力。白领驿家通过开展活动、建设社团等方式将大量“原子化”的楼宇白领再组织化,让他们重新找到“组织”,让活跃的社会个体助力社会的均衡发展,为社会领域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有效开展的坚实基础。

坚持以民为本,助推了新领域下新群体有理想有实干有成长的新时尚。让白领在较高的服务满意度和获得感中感受信仰的力量,立足岗位做贡献、立足社团做公益,多样化地参与静安的经济社会发展,真情实感地投入党的民族工作、国家脱贫攻坚战等。

根据我们曾开展的关于“白领参与社会治理情况”相关调研,“民主协商”已成为白领群体遇到公共问题时的普遍共识,也愿意参与协商解决。参与意愿虽强,但存在信息了解程度低,参与渠道不通畅的问题。就反映问题的渠道而言,主要集中在“不了解有哪些渠道”“投诉不方便,流程复杂”“反映渠道单一”“反馈较慢”等方面,白领群体普遍希望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行政机构可以做到“公开、透明、多元”,不仅对参与的渠道和方式做到公开、透明、多元,也要对信息公示的渠道做到公开、透明,方便群众及时查询获取相关信息。

调研同时显示,白领群体对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功能认知还有待提高。

更好推动白领群体参与社会治理,应从以下三方面施力:

完善线上参与平台。由于白领的工作时间和行政机构的工作时间重合度较高,又囿于工作地域的限制,无法有效参与面对面的线下协商交流。这就对行政机构组织白领群体参与决策讨论这一环节提出了要求,对于白领群体关注的社会治理问题,应同步开启线上、线下两个交流平台,完善线上听证会制度,广泛征求意见,为愿意积极建言献策的白领提供便捷的参与渠道。

拓宽信息宣传渠道。白领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普遍较高,但大多数并不清楚工作生活周边有没有公共议事场所,不了解有哪些反映问题的渠道。这就要求行政机构、基层职能部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宣传动员,介绍参与渠道、参与流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形式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将信息发布、征求意见等环节广而告之,做到“公开、透明、多元”,鼓励群众积极参与。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共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社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在开展群众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作为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组织具有整合社会的“黏合剂”优势,也有引导群众有序表达利益诉求的“直通车”优势。针对这一情况,基层政府要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帮助社会组织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并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必要的渠道和资金支持。

原创 政协头条

作者:政协头条记者 林海

原标题:《新时代上海青年如何追逐梦想施展才智?多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关键词:

新闻推荐